自2007年6月5日成立以来,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研究所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努力实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已取得累累硕果。
在工作创新方面。我们充分发挥审计实践工作者的优势,在实践中发现新命题后,及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实务调研,在此基础上,再结合有关文献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,逐步积淀研究成果。比如,我们结合二级学院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多次展开研讨活动,不仅下发审计意见书、提出管理建议,加大对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分量,还对类似问题进行了归纳汇总和综合分析,以求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。此外,我们还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新校区建设审计,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、经济责任审计方式、方法以及工程造价控制、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初步研究。这些调研成果,为深入开展进一步理论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素材、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07年《天津市高校新校区建设管理审计比较研究》还通过了校教育基金科研立项。
在机制创新方面。由于我校的审计实践与现代审计理念较为接近,对于现代审计理念的理解也更为感性,以此为基础开展科研工作,对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证作用,同时科研工作也进一步引领了审计实践工作现代化的进程。半年来,我们不仅建立了一支部门与学院紧密结合的研究团队,而且逐步开始进入深层合作阶段。日前,教育部对管理学院会计学科进行专业评估,学院拟聘审计人员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;与此同时,法学院在准备开设的“法律会计”课程中也拟聘审计人员担任授课任务。审计处已有两名审计人员具有高校教师任课资格,并曾担任过《审计学》课的授课任务。这样,审计研究工作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,审计实践与会计教学结合起来,形成了审计成果与教学成果互用、审计资源与教学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,使得科研、教学和实践相互支持,彼此融合,逐步探索出一种“科研促进教学、实践服务教学、科研反哺实践、实践推动科研”的三方联动模式,实践、教学、科研三方联动、相互促进、相辅相成。于是,实践人员在教学、科研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;实践工作在高素质人才手中和科研成果转化中不断深化;教学工作,由于实践素材的涌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,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,丰富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;科研工作,由于根植于坚实的实践基础,而更加站得稳、立得住。可以说,这一机制创新,将审计工作与教学工作拉得更近,为审计服务教学开启了一条直通车,架起了一条更加便捷的服务通道,加大了审计工作的辐射面。